作者:李尚龙,来源:龙影部落
01
这名字是否非常鸡汤?不要着急,让我说完。
先给你看一组数据:
每年,全世界生产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twitter(微博)信息,4万件新品。
我看到这则信息非常震撼,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家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目前的信息已经不再缺少,而是泛滥,不只泛滥,还眼花缭乱。
假如说原来很多人失败是什么原因信息缺少,目前很多人挫败是什么原因却是信息爆棚,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1971年,诺奖得主Herbert Simon曾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目前看来,这句话正在逐步被验证。信息爆炸声不绝于耳,专注于是成了奢侈品。可是,这世界上所有些美好,常来自于专注。
那如何破?
02
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有多长时间,没从早到晚专注干一件事情却没看手机了?
你有多长时间,没花四五个小时读一本书并做念书笔记了?
你有多长时间,没花一周的时间学一门技能却没开小差了?
答案非常残酷,由于,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了。
大多时间,大家都是学习五分钟,看手机两小时;看两页书,再看一个短视频;上一会儿课,再刷一刷朋友圈。
心理学有个定义叫“心流”,心流越长,注意力越强,心流越短,越容易被干扰。而心流的长短,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当大家长期把心流变得愈加短时,人就愈加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扰,大家也就慢慢失去了长期独立考虑的能力。
这是网络思维的弊病,一直碎片化,话题切换的频率也太快。
凯文凯利过去说过:而将来当信息爆炸、服务共享、产品贬值后,唯一值钱的,将会是一个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流向哪儿,资金就跟向哪儿。
而大家,有多长时间没全心全意地做过一件事情了?
03
我的微博里总有人问我该如何学习英语,我以为是学生们不懂办法如何使用,后来才了解,是办法太多,眼花缭乱,不了解该用什么。
目前,这么多培训网站,这么多app,这么多老师,我该如何选择?
很多同学,在网上报了一个班,又报了一个线下的课程,还找了1对1辅导,到头来,还是考得乱七八糟,为何呢?
选择多,难道不是应该更怎么样?
我给你推荐一个我学习英语的故事吧,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手上只有两本书:《新定义3》和《牛津词典》。
的确,连文曲星都没,那时军校里甚至不让用手机,更不要说电子词典。有时我会非常感激那段资源匮乏的时光,由于我没选择,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
于是我开始背字典,那本厚厚的牛津字典,我在一年里背了三遍,那本《新定义3》我读了快十遍,直至今,很多篇幅,还能历历在目。
后来实在没书了,就请假去校外的旧书摊买《新定义4》,那本书成了伴随我大三时间最长的礼物。
我过去跟朋友聊过这段学习英语的日子,他感叹说:真是只有贫穷才能出英雄啊。
我说:不对,贫穷不会出英雄,这个年代贫穷只能叫人寸步难行,贫穷只能叫人志短。
其实,专注才能出英雄。
我再推荐一个故事,我高中的英语老师过去在上课的时候讲的:那年他为了一个无解的语法问题,查了很多的书,后来发现所有人讲的都不同。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在寒冷的武汉穿过两个街道,等在留学生宿舍楼下,问一个路过的美国同学该怎么办。他说,那个美国人非常无奈地看着他,不过,问题解决了。
那时,一个个问题,都是这么解决的。
这个故事直至今都非常打动我,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不能不专注,也正是这类专注,创造了卓越。
可是,而今信息泛滥,人反而不了解是不是应该与怎么样专注了。愈加多的人都想要一步登天,想快刀斩乱麻,想一口吃个胖子。
甚至,过去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不想专注,能否不背单词就过四级?
我说,孩子,重在参与。
04
专注真的可以给人带来美怎么样?答案是真的。
我过去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和专注,时常让学生在微博上打卡说听课感受,不只这样,只须坚持了30天的孩子,会得到一本书。
后来,那些坚持三十天的孩子们,自己拉了个群,互相交流如何坚持下来的,在这个群里,居然成了两对。
有一对,已经一个在无锡,一个在甘肃,甘肃的女孩,正在为无锡的男生考研;还有一对,正筹备结婚。
他们常常调侃我,本来就想要你一本书的,结果找到了另一半,happy accident。
我笑了一下,没说话,由于我了解,了解坚持、专注的人,运势都不太差。
很多时候,大家在坚持一件事情时,可能没达到原定的目的,却有了更大的收成。
坚持学习,却认识了挚爱;坚持训练,却躲过病难;坚持念书,却变成了作家(写到这我脸红了一下)。
生命一直充满了彩蛋,重点看你是不是舍得在这遍地的纷繁里,大胆做减法,专注一两件值得专注的事情。
其实越长大,越应该了解,聪明的人都在给生命做减法,然后专注于减法后的选择。
毕竟,这世界上所有些美好,都来自于专注。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