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6日起,一则关于“教育部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的消息在父母中间引起巨大反响。但12月7日,教育部有关人士又出面讲解,教育部现在在政策上并没调整;但在实质操作上,学校在满足肯定条件下具备肯定操作弹性。
一则消息,几经周折,总算是尘埃落定,但从消息刚出时父母的反应不难看出,不少父母还是期盼放宽小学年龄。“入学年龄松绑”事件始末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反应怎么样?小学入学年龄是不是该放开?
事件回放
教育部称政策不调整学校可弹性操作
12月6日,教育部网站在“留言回话”中称:“学校在优先接收和保障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有学额空缺的状况下,可以考虑接收马上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众纷纷热议:难道教育部现在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然而12月7日中午,教育部从网站上撤下上述回复,并随之改为:《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关于“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同意并完成义务教育”的规定,是对适龄儿童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义务的规定,即凡每年9月1日开学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监护人有义务送其入学同意义务教育。
同日,教育部对此作出回话,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同意并完成义务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实行“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同意义务教育。针对有父母期望放宽小学入学年龄的建议,有关部门将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教育部有关人士讲解,教育部现在在政策上并没调整;但在实质操作上,学校在满足肯定条件下具备肯定操作弹性。
父母期盼
“入学年龄弹性空间”
每年9月1日开学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进入小学同意义务教育,而只晚一两个月甚至是几天就得再等一年上学。这一让不少父母烦恼的“婴幼儿园复读”现象引发不少争议。
“大家家孩子是十月底生的,大家邻居家的小虎是8月中旬生的。听说差一个月满六岁,学校也不会收。到时候,两个一般大的孩子,一个去读小学,一个却要留在婴幼儿园。”家住东城区庸和家园的陈女性,说起孩子读小学的问题,她露出了一脸担心。她期望教育部能早日颁布正式文件,让她的孩子明年能跟邻居的孩子一样顺利从婴幼儿园升入小学。
多数父母觉得孩子早上学划算,以后早毕业,谋职有年龄优势;也有部分家庭则同意到达年龄再入学,孩子心智更成熟、同意能力强,学习负担会相对减轻,“上学将变得更愉快”。“提前入掌握给孩子导致重压。”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母亲说,她的女儿是在满5周岁零8个月时开“后门”上的小学。
女儿小学成绩一直很好,但这位母亲还是告诉记者,“目前有的后悔,该给她多点玩的时间,由于让孩子早入学一定会剥夺他们本该享有些自由时光,而且孩子目前的学业负担真的太重了。”这位妈妈的想法其实在年轻父母中非常有市场,他们觉得自己没能力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可以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幸福,最起码的就是做到不剥夺孩子的游乐时间。
另外,成绩好并不等于学习态度好,当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的学习态度需要扭转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们早已定型。
而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父母秦女性觉得,教育部既然出来一个六周岁年龄限定,一定有它的依据,除非真的是特殊人才,如此更合适他们的成长。
提前入学要视状况而定
不只不少父母对孩子提前入学建议不一,不少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表示,提前入学要视状况而定,父母在平常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与思维,从而愈加理性地依据孩子的发育水平选择入学年龄。
据阳光婴幼儿园的园长张黎明介绍,婴幼儿园与小学两者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婴幼儿园以养为主,小学则以教学为主,有些父母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提前上学,而孩子总是对小学比较严格的行为规范或许会不适应,最后致使适得其反。
从事小学教育近20年的语文老师郭亚敏表示,入学年龄不该以偏概全,而要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成熟”,这里所说的“成熟”是指孩子在智商、体能上是否都达到了入学的需要。“像我过去教过的一些学生,有些孩子根据目前规定的年龄,提前了一两个月,但就是这一点时间,在班级里老跟不上,不是不聪明,而是理解力不可以,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总是理解不了。也有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不错,但体能不可以,上体育课跑步、做操一直跟不上。而且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量、数学计算技能需要较高,孩子入学后不适应的地方可能较多,适应周期常见延长,为了适应教程,父母不必急着让孩子提前入学。”
松绑“入学年龄”是输给了应试教育
周平
现在,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驱动下,为了让孩子尽快入学,托关系、走后门者有之,更改孩子户口本者有之,而有的准母亲们,则在8月底需要大夫提前实行剖腹产手术,父母可谓是做足了文章。
年满6周岁的孩子方可上小学,这是国内《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各地基本上也是严格根据“8月31近日满6周岁”这条硬杠来操作的。如此一来,那些9月1日后生的孩子,就不能不等到第二年马上满7周岁时才能成为小学生,比同一年9月1近日生的孩子晚了将近一年——这如何能行呢?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上学晚一年,出名不就晚一年吗?再者说,人家孩子是6岁入学,我家的7岁才去,这不是明显的“示弱”嘛。于是乎,为了让孩子早上学,父母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那样,“松绑”入学年龄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我觉得不会。第一,假如真的“松绑”了入学年龄,那就可能变成另一种“角逐”,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父母为了让孩子早上学,可能就会以入学年龄“松绑”为尚方宝剑,他们就不可以再出奇招解决大夫、解决学校吗?如此一来,孩子入学的年龄会愈加低,意味着孩子们愈加早的陷于应试教育的苦海。我想,小小年龄就丧失了自由玩乐的天性,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将来成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取消入学年龄的限制,从规范上看,固然是对实事求是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但问题是,“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有哪些标准?是差一个月?还是差两个月?这事实上等于一个“自由裁量权”,鉴于现在的国情,学会这个权力的人,也大概寻私,也大概被解决,而为了预防这类弊病,是不是还要再颁布一系列手段加以防范监督?
这样看来,原本一个简单的“松绑”,最后或许会搞得乌烟瘴气、一地鸡毛、怨声载道,到时候大家会发现,入学年龄很难“松绑”的背后,其实是顽强的“应试教育”在作崇。因此,笔者觉得,假如不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还不如一刀切地规定所有孩子年满6周岁才能上学呢!
各地反应
北京:严格实行年满6周岁入学规定
北京教委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严格实行年满6周岁,且需要是8月31日以前生的入学规定,晚于该时间都视为没年满6周岁。
四川:按“年满六周岁”规定实行
四川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关于是不是在入学年龄规定“放口子”,因为现在并未收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关于入学年龄的新规定,所以目前还是要根据“年满六周岁”的规定实行。
广州:“严格按原来规定实行”
广州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现在未收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关于入学年龄的新讲解,“在未收到正式文件之前,大家还是要严格根据原来的规定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