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 《3—6岁儿童学习与进步指南》艺术范围教育建议中提出,鼓励婴幼儿在日常细心察看、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伴随10月的到来,小班孩子们在婴幼儿园开始了他们第二个月的“探险旅程”。在一同创设植物角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水果孩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西瓜孩子的形象更是遭到了小朋友们的喜欢。在婴幼儿拥有知道西瓜的已有经验基础上,由此生成了此次音乐游戏《挑西瓜》。 |
说教程 | 《挑西瓜》的音乐结构鲜明、生动形象、步伐欢快,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比较容易激起婴幼儿用动作表现的欲望。为了使婴幼儿可以愈加深刻地感受音乐,活动中我还借助图片、动作、故事、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婴幼儿喜欢在游戏中表演他们有兴趣的动作,并不断求新与创造。 |
说活动目的 | 认知目的:尝试依据音乐的强弱,表现出西瓜渐渐长圆长大。 能力目的:倾听音乐,能在音乐的“咚”处,做出“成熟”的动作,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情感目的: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
说重点难题 | 活动重点:尝试依据音乐的强弱,表现出西瓜渐渐长圆长大。 活动难题:倾听音乐,能在音乐的“咚”处做出“成熟”的动作,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
说教法 | 1.情景创设法 小班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只有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婴幼儿更好地理解、认识和同意。依据这一特征,我创设了“挑西瓜”的教学情景,给婴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婴幼儿一直沉浸在挑西瓜的情景之中自由地学习。这一主线贯穿一直,既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的,又使整个情节完整,过渡自然。 2.角色饰演法 在活动中,婴幼儿饰演西瓜,教师饰演挑西瓜的老爷爷,通过如此的师生互动,婴幼儿更能从简单的角色饰演中增强创编的兴趣。 3.游戏激趣法 教师通过老爷爷“挑西瓜”的游戏, 帮助婴幼儿感受音乐并表现出小西瓜一点一点长大的过程,引导婴幼儿听音乐并用我们的身体表现西瓜长大和被拍一下转圈的样子引导婴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
说学法 | 1.聆听法。 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只有通过反复倾听,婴幼儿才能充分感知音乐,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游戏法 《纲要》指出,婴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本活动以挑西瓜的游戏贯穿一直,我通过小西瓜变大、大西瓜被拍、老爷爷挑西瓜的游戏,让婴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环境中,主动参与进去、发挥我们的想像,用肢体语言解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激起出了孩子们的兴趣。 3.体验饰演法 师幼分别饰演老爷爷和西瓜的角色,以挑西瓜的形式进行游戏,符合婴幼儿的想象特征,更能激起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
说活动过程 | 听音乐做律动入场 游戏引导婴幼儿围圆坐好。 完整赏析音乐,理解故事情节。 第一遍完整赏析音乐,初步尝试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引出西瓜地的情境,鼓励婴幼儿说出西瓜的样子是又大又圆的与小西瓜是一点一点长成大西瓜的。 倾听A段音乐,完整随A段音乐游戏。 1.在倾听A段音乐前,我提出问题,帮助婴幼儿聚焦。 2.首次倾听A段音乐时,我将A段音乐完整播放后,重点播放了“咚”的声音,引导婴幼儿感知小西瓜是在“咚”的声音时长大。 3.第二次倾听A段音乐时,婴幼儿依据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西瓜渐渐长圆长大的样子。 4.引导婴幼儿在第三次倾听A段音乐时,自主创编西瓜长大的动作。 随B段音乐,熟知“挑西瓜”的游戏规则,能在被挑到时做出西瓜“熟了”的动作。 倾听B段音乐,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婴幼儿理解挑西瓜的游戏规则是在发出咚的声音时被拍。然后我扮成西瓜,邀请婴幼儿来拍西瓜,我在被拍后做出“成熟”的姿势,请小朋友们也来尝试。教师先哼唱着拍婴幼儿进行游戏,直到大多数婴幼儿理解B段音乐的游戏规则,可以在被挑到时做出“转圈”的动作,教师和婴幼儿再随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 、完整随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师播放老爷爷的声音吸引婴幼儿注意,借用游戏里的人物形象第三强调游戏规则,并引导婴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 1.师幼一同完整的玩第一遍游戏,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2.站立游戏,教师引导婴幼儿用更舒展的动作展示西瓜长大的过程。 3.结束游戏,引导婴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示西瓜长大的喜悦。最后,依据音乐情节自然离场。 |
说活动总结 | 《挑西瓜》教育活动的生成源自婴幼儿,游戏规则源自婴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我和婴幼儿围成一个“大西瓜”,如此的形式既能面向全体婴幼儿,又可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游戏。创设西瓜地的场景,激起了婴幼儿的兴趣。直观、开放的环境,便于婴幼儿发挥自己想象,进行猜测表达,激起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婴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 |
说活动延伸 | 在表演区投放了挑西瓜的音乐,婴幼儿可以和同伴们一块依据音乐生成新的情境,进行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