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范围 | 艺术范围 | 年龄段/班 | 6岁/大班 |
设计意图 | 第一,来自于婴幼儿的兴趣,班级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喜欢采集一些叶子和花朵,并对比其形状、颜色的不同。在班级的植物角,也常常拿着放大镜认真的察看。 第二,来自于一种打造自然关系的个人情感。植物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化妆师,其漂亮的表现正是来自植物的颜色,特别是伴随四季的转变、植物类型的不同,带给大家视觉和心灵上无限的享受和冲击。 最后,结合婴幼儿园本身的地点和社区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植物拓印美术活动《大自然的色彩》。 | ||
说教程 | 关于《指南》艺术范围中的目的提到“婴幼儿喜欢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并乐于采集和创作,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婴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因此我期望通过植物拓印活动让婴幼儿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发现植物的色彩之美,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 ||
说活动目的 | 认知:通过察看和知道,发现树叶的外形和叶脉的奇妙。 技能:在捣一捣、敲一敲中练习手臂力量的控制,学会敲拓印的方法。 情感:让婴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关注身边的花草树木,从而激起婴幼儿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 ||
说重点难题 | 重点:学会敲拓印方法,进行创意拓印。 难题:敲拓印时手的力度学会。 | ||
说教法 | 实地参观法,《指南》中提出婴幼儿以直接感受和经验为主,借助婴幼儿园门口的社区公园,让婴幼儿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亲身体验植物的色彩之美; 问题支架法,“除去赏析、绘画,大家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留住这类植物的颜色呢?”让婴幼儿进行考虑,并引出植物敲拓画这一办法;(在平时活动中,大家应多倾听婴幼儿的想法,可以先抛出问题,引发婴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比较法,教师拿出三幅用不同办法完成的树叶作品,让婴幼儿比较其三幅作品的不同; 示范法,因本班婴幼儿没敲拓印画的经验,教师需亲身示范,让婴幼儿能更直观,更近距离的学习怎么样进行敲拓印画制作。 | ||
说学法 | 察看法,在拓印的制作过程中察看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特点。通过老师的示范,婴幼儿察看拓印画制作的办法。 尝试法,婴幼儿亲身体验植物敲拓印,感受敲拓印的魔力。 交流讨论法,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和问题,一同讨论解决的方法。 | ||
说活动过程 | 1.走出校园,融入自然 教师带领着婴幼儿来到社区公园,大家席地而坐,舒缓的轻音乐在耳边响起,为婴幼儿打造一个轻松、具备意境的环境。婴幼儿用双眼、耳朵去感受和领会。(婴幼儿来到新的环境,难免容易开心,舒缓的音乐能让婴幼儿平静下来,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2.快乐表达,自然之美 婴幼儿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下,更容易发现美、感受美。引导婴幼儿从植物形态、形状、颜色等方面说一说自己发现的美。(每一个婴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愿望,大家应打造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去聆听婴幼儿的想法。同时促进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成各范围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 3.大胆想象,创意拼画 婴幼儿分小组,在周围采集一些自己觉得美的自然物,带回来向大伙展示。“你可以用采集的材料拼成一副画吗?或者一个图案?”鼓励婴幼儿大胆发挥我们的想象,把这类树叶和花朵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拼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婴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掌握相互配合与帮助。) 4.初次体验,拓印魔力 提问婴幼儿“大家可以用什么办法留住这类好看的拼画呢?”老师出示三幅不同做法完成的树叶作品,引导婴幼儿发现其不同。并提问婴幼儿,你感觉这是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和大家平时的画有哪些不同?老师介绍敲拓印,并示范植物敲拓印制作,让婴幼儿察看拓印的手法。(通过比较,婴幼儿发现敲拓印的特征。)婴幼儿开始亲身体验,把刚刚拼好的图案用麻布轻轻盖上,选择一块石头,用适合的力量敲击,植物的颜色就会慢慢渗透到麻布上。 5.推荐作品,交流经验 请婴幼儿为我们的作品起名,并推荐创作想法和理由。(《指南》艺术范围中对大班婴幼儿提出“想和其他人推荐、交流我们的艺术作品和感受。) 婴幼儿在尝试制作的过程中会遇见一些困难,(如:因石头太尖,致使麻布破了;敲击力度没学会好,颜色印染不均匀等等。)《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婴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婴幼儿遇见困境和问题时,可以鼓励婴幼儿多察看、多考虑,多倾听,在交流推荐的过程中,获得别人的经验。这不就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吗? | ||
说活动总结 | 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当大家的活动搬到了户外,孩子们的各种感官都被无限激起。建议在活动形式上以后可以尝试亲子的形式进行。 | ||
说活动延伸 | 1.投放材料:在班级地区内投放植物敲拓印材料,满足婴幼儿继续探索和创作的需要。 2.作品展示:将婴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美化班级环境。 3.迁移运用:婴幼儿在走进自然,制作植物拓印画的过程中,其实也发现了一些人为制造的垃圾,真切的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回到家后可以和父母一同设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传单和宣传标语,去社区和公园宣传环保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