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郑州要上初中的孩子比去年多了848个,公办初中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了11个班。
去年金水区的公办初中,新初中一年级的平均班额都在60人以上,而今年,不少班已经超越了80人。
郑州教育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参加小升初就近分配的孩子中,外来务工职员子女占了近32%。
昨日,是郑州教育部门同意父母关于“小升初”分配结果复议的日子,父母感叹,就近上学,真难!
非常烦恼
1
家门口的学校上不了
回话:大家非常遗憾
孙先生在徐寨附近买了房屋,孩子各种证件齐全。
他以为孩子会分到47中,领的公告书上却盖着75中的章。
“就近分配,家门口的学校却上不了。”孙先生说,从他家到47中走路仅需10分钟,而75中在中州大道附近。
金水区教体局的负责人讲解,新建小区增多,每楼每院的人数都在不断变化。而中学的校舍教室及学校的招生计划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矛盾致使一些符合政策的孩子没分到离家近期的学校上学。“大家对此表示非常遗憾。”
2
住址不认定
被分到指定学校
回话:爸爸妈妈没房才认老人住址
孩子被分到23中,出乎孙女性的意料。她是单亲母亲,离结婚以后一直和爸爸妈妈同住。小升初报名时,填写的是孩子姥爷姥姥的住址,按就近分配原则,这个住址能分到附近的热门学校。
“小升初报名时,你们填的地址学校没认定,等于是假住址。”教育部门员工讲解。
员工称,有的孩子一生下来户口就落在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家,而老人的住址并非孩子爸爸妈妈的实质住址。若孩子爸爸妈妈在别处有房,父母主动提供真实住址的,按相对就近原则分配,拒不提供真实住址的会被分到指定学校。和老人一块居住且确实没房的,父母出具有关证明后,可按实质住址分配学校。
3
错过报名日期没报上名
回话:会尽可能协调学校
在复议现场,还有的错过报名日期而没报上名的父母。李先生是一名外来务工职员,他带齐了各种证件期望教育部门能给孩子找个学校上。
员工查验证件后,对孩子的状况进行了登记。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许士柯说,对于错过报名日期的外来务工职员,教体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假如父母符合条件且各种证件齐全,教体局会尽可能为孩子协调个学校上。
为什么烦
市区小学毕业生持续增长
1995年起,郑州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就近分配。
到今天,各学校就近入学分配“片区”调整并不大。但当时的“片区”很多中学周围是平房或低层楼房,目前一些平房已拆除,原址变为新建小区。学校周围在变化,原有学校的校园、教学楼等基本没变化,这致使市区入学重压增大。
这类年来生源重压在逐年加强。郑州教育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郑州金水区、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四区参与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总数为28579人,小升初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1996年,二七区的小学毕业生只有2000多人,目前已增长了3倍多。
今年,金水辖区有12747人参与就近分配,比去年多1300多人,不只热门学校的学生在增加,普通学校也在增多,初中分校停招给辖区的公办学校增加不小重压。
“停招前,分校每年从金水区招走1000多名学生,等于两三所学校的接收能力。”
外来务工职员逐年增加
近几年,公办学校里外来务工职员子女的比率在逐年增加。
今年,市内四区参与小升初就近分配的外来务工职员子女总数为9134人,占所有就近分配小学毕业生人数的31.96%,其中仅金水区就有外来务工职员子女3744人。
小学新生中外来务工职员比率也不小。据介绍,15日、16日两天金水辖区报了3800多人,现在还在增加。
农业路以北新建小区集中,外来务工职员也相对集中,入学重压相当大。另外,韩寨、常寨、枣庄等都市村庄里,外来务工职员聚集,如生源不向外分流,61中的班额或许会在100人以上,分流后现在的班额仍在85人左右。
部分学校布局不合理
按规划,不到500米应有一所小学,不到1000米应有一所初中。
但现在,郑州中小学布局不太合理。三环以内中小学较为集中,挨近三环与三环外中小学偏少,且多为原乡镇中小学,一些孩子上学要跑非常远。
以金水区为例,三环以北的建成区内,中学分布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农业路、金水路、南阳路、经三路之间,形成三个区,即一个中学“密集区”和两个中学“紧缺区”,紧缺地区一个在金水区东南部,一个在东风路和北环地区。这种布局形式导致学校服务半径大,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也容易给部分学校导致巨大重压。
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统筹规划,逐步调整学校的布局,在学校紧缺地区加强投入,准时补上空缺。
咋解决
第1招
跨区别流
每年,金水区都是入学重压最大的地区。
今年,金水区参加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增加了1300多人,其中有六七百人是外来务工职员子女,其余部分是新迁入户口的。
金水辖区生源重压大,教体局分配学校时除地区内统一调配外,还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向管城区、二七区别流部分生源。
北环以北的外来务工职员特别多,庙李、柳林已容纳不了当地都市村庄里的外来务工职员子女,开始向北环沿线的76中分流,原76中片区的学生向77中分流,原77中片区学生向惠济区的60中分流,“从76中一直向西渐渐推进,就是为了不让学生跑太远”。
在学校紧缺地区,金水区采取向两头分流的方法,61中向北往75中分流,23中向南往管城区的39中、45中和43中等学校分流。
金水区西南部的生源重压向二七区别流,沙口路南端的一部分学生被分到了二七辖区的郑州14中,“这几年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分流到14中”。
第2招
班级人数增到85人
跨地区分流在一定量上缓解了生源重压,但今年金水辖区新初中一年级的平均班额仍超越68人。
在韩寨、常寨和枣庄等外来职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假如不分流生源,附近学校的班额将会在100人以上,分流后61中的班额仍在85人左右,其他学校的班额基本上在七八十人。
生源重压导致的大班额,在其他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介绍,管城区一些接收金水辖区学生的学校,原本班额也在60人左右,接收后班额在70人左右。